我們平常吃的堅果零食中,有一種頗受人們喜愛的堅果——巴旦木。其外形與杏仁相似,個頭偏大,吃上去很有滿足感。
植物學中薔薇科李屬的扁桃(Prunus dulcis)就是我們平時吃的巴旦木。巴旦木是維吾爾語“Badam”的音譯,“Badam”源于波斯語,意為“內核”。巴旦木原產于亞洲西部,生于低至中海拔的山區,常見于多石礫的干旱坡地,如今我國新疆、陜西、甘肅等地區有少量栽培。我國的巴旦木主要在新疆,從古波斯,今伊朗傳入,在新疆種植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,唐代段成式《酉陽雜俎》載:“偏桃出波斯國,波斯呼為婆淡樹。樹長五六丈,周四五尺,葉似桃而闊大,三月開花,白色。花落結實,狀如桃子,而形偏,故為之偏桃。其肉澀不可唆,核中仁甘甜,西域諸國并珍之”。
?巴旦木果實
巴旦木的果形似杏,故而也被稱為“巴旦杏”,加之巴旦木曾是美國出口量最大的農貿產品,所以它還有一個商業藝名:“美國大杏仁”。也正因為如此,很多人會把巴旦木和杏仁混為一談,其實巴旦木是扁桃的內核,杏仁是杏的內核,二者是兩種不同的堅果,而扁桃和杏這兩種,從植物學上來說,也是不同的植物。
巴旦木長在樹上,花單生,先于葉開放,花白色至粉紅色。當雄蕊順利授粉、成功受精后,雌蕊下方的子房便會逐漸膨大,發育成具有果核的核果。我們平時吃的桃、杏、李等都屬于典型的核果,其特點是具有三層不同性質的果皮:外果皮薄而韌,中果皮肉質肥厚,俗稱果肉,內果皮木質化,封閉式包裹種子形成果核。但巴旦木的果皮構造卻不如水嫩的桃子,其綠色外果皮密被段柔毛,中果皮(果肉)薄,成熟時中外果皮就會開裂,露出內里硬脆、卵形的果核(干果巴旦木)。
野生的巴旦木仁是有毒的,此毒就是苦杏仁甙。實際上,苦杏仁甙本身無害,但它能通過酶解反應轉變成致命毒物“氫氰酸”。如果大量攝入苦杏仁甙,它就會在腸胃中水解,釋放出劇毒成分氫氰酸,阻斷細胞的呼吸鏈,從而引起組織缺氧,甚至會讓人因呼吸麻痹而死,這也是其保護種子的重要手段。所以,如果吃下未經處理的扁桃仁,特別是苦扁桃仁,危險系數還是很高的。
扁桃抗旱性強,可作桃和杏的砧木。其木材堅硬,淺紅色,磨光性好,可制作小家具和旋工用具。扁桃仁含脂肪(40-70%)、苦杏仁酶、苦杏仁素、配糖類等,可作糖果、糕點、制藥和化妝品工業的有價值原料。核殼中提出的物質可作酒類的著色劑和增進特別的風味。
我們現在購買的扁桃仁大多是甜扁桃仁,它和甜杏仁一樣,是經過長期選育的,苦杏仁甙含量很低,可以放心吃。
科學普及